第(2/3)页 “没错。” 他听明白了。 和他们在做的“录像带”生意有点像。 不过魏子俊想和他们合作的,是他们没听说过听起来比较高科技的盗版光碟。 “刻录这种光碟的技术我可以提供给你们。” “不过光碟里面的电影。就要你们自己搞定了。” “当然了,内地的部分销售渠道,能帮忙的我也会尽量帮忙。” “赚到的钱你六我四,两位阿兄你们拿大头。” 这门生意后世是让很多人发了大财的。金峰时期甚至可能有百亿以上的庞大规模。 平行时空里。 万燕公司九三年开发这东西所面临的难题就是软硬件要一齐开发。 前期斥资1700万美元筹建万燕电子系统有限公司,其中研发资金就用掉上亿。 后面万燕公司在九四年,还投入2000万的广告费用去宣传这项产品。 这些都是魏子俊后来上和知识产权有关的MBA课程时。 老师们着重必讲的内容。 因为万燕和VCD是国内发生的,却和国际商业关系最密切的一次可以拿来作为教案的范例了。 虽然是国内商业失败的一个范例。 MBA课程的老师们,讲过万燕公司毫无悬念会没落的原因。 那就是他们投入了上亿地研发资金,产品研发出来,却没有及时申请专利,没有进行技术垄断。 其他制造商只需要花费极小的代价,就能获得成套的成熟生产技术。 在前期的产品成本上,万燕公司就吃了大亏;接下来的败招是九四年就投入2000万的广告费用。 一直到九五年。 VCD影碟机市场还属于培育阶段,在盗版影碟大量涌现之前,影碟机的市场容量很有限。 投入再多的广告费都不会起到预期地效果。 广告是需要连续进行投入的商业行为,一旦中断,广告就会随着时间地延长而变得毫无效果。 要是将2000万广告预算拖到95下半年再投入,或许能让万燕公司起死回生。 不过平行时空里没有这种或许。 万燕前期投入上亿的研究资金、2000万的广告费用,结果到倒闭前卖出去地台影碟机还没超过两万台。 就算每台影碟机的售价高达四千元,万燕想收回成本都很困难,更不要说什么利润了。 万燕资金裢脱节了! 万燕公司在影碟机市场启动的前夜就花光了所有钱,陷入生存的危机之中。 九五、九六年爱多、金正、新科等影碟机制造商崛起的时候。 那时候每年几万台的产能销量在市场排行里,甚至连影子都看不见。 更遑论收回投资、发家致富了。 所以总结下来,发明VCD的万燕倒闭的原因就两个。 一个是不注重专利,等发现时为时已晚。 另一个是市场还没培育起来,等培育起来时资金链已然断裂无以为继。 那自然唯有失败一途。 现在轮到魏子俊来搞VCD,他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。 专利是要注册的。 可仅仅只是注册好了专利,也不能马上就在VCD影碟机身上赚到暴利 后世VCD虽然技术较为先进,但实际上也只是在各个新兴国家里畅销。 像欧美和霓虹这些发达国家,由于长期发展的原因。 他们有非常完善的录像机技术,几乎四分之三的家庭家里都拥有录像机。 完善的市场壁垒,加上健全的版权保护。 VCD很难冲入他们的市场。 而VCD影碟机技术之所以能在新兴国家畅销,则是因为大部分的新兴国家早期根本不注重版权保护。 造价便宜,售价低廉的盗版光碟获取渠道众多。 举个例子,因为欧美和霓虹这些发达国家录像机技术发展多年。画质上是不输给早期vcd影碟机技术的,影碟机要发展到蓝光dvd才能超过录像带技术。 而且欧美社会版权保护非常健全,上下游产业链都有着巨大的利益。 美国一部用录像带看的正版电影,最便宜也要卖几十美元。 国内千禧年前后的影碟机呢? 同样的电影,因为是盗版的。 最多十块钱就能买到一张拥有同样电影的影碟。 盗版影碟的疯狂泛滥,让 Vcd影碟机片源获取变得极为低廉。 才让VCD市场彻底爆发了。 要不然买部影碟机就两千块。 结果看部电影都要两百块,那影碟机的销量怎么可能高得起来。 廉价的内容获取,才是 Vcd影碟机能够在新兴国家发展起来的真正原因。 那么他搞这个有什么好处呢? 无它,他是更上游的生产商。 盗版影碟越多。 VCD的生意也就越好。 那他当然要帮这个忙。 丰厚的利润前景,加上和魏子俊先前的合作愉快。 第(2/3)页